干細胞移植治療為脊髓損傷提供新希望
日本慶應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實驗為脊髓損傷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實驗小鼠在注射神經干/祖細胞后獲得運動功能的恢復。
長時間以來研究人員知道神經干/祖細胞的移植可促進脊髓損傷后運動功能的恢復, 但是卻不清楚最佳的移植部位在哪兒。慶應大學之前的研究已經發現對脊髓損傷小鼠進行神經干細胞靜脈注射或在非受傷區進行鞘內注射,干細胞不會大量移動到病灶中心,相反被困在肺或腎臟。研究人員推論最佳的注射部位應該是病灶中心。
為了驗證病灶注射的效果, 研究人員設計了另一個實驗。 他們用取自轉基因小鼠的神經干細胞(含特殊成分), 可利用生物發光程序追蹤細胞。然后對所有的小鼠進行T10水平的挫傷性脊髓損傷, 前四組小鼠在不同位置接受轉基因小鼠的神經干細胞注射:病灶中心、尾和喙部;第五組為對照組,接受磷酸鹽緩沖液注射。
研究人員報告說前四組小鼠的運動功能都有所恢復,而對照組小鼠沒有恢復。研究人員還發現移植超過一定閾值數量的細胞,干細胞的存活量一致。 但是, 病灶中心、 尾喙部有不同, 腦源性神經因子表達在尾喙部較高。“這意味著病灶中心和尾喙部的微環境支持脊髓損傷亞急性階段神經干細胞移植的能力差不多,”研究人員說。
上一條:“玻璃娃娃”前路在何方?
下一條:誰來呵護“黏多糖癥寶寶”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