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成功培育出迷你型人類大腦

類器官的橫切面展示大腦的不同區域
Source: Daily Mirror
英國和奧地利科學團隊聯合用干細胞培養出瓶裝的微型類大腦器官。研究人員制作該器官的目的是為了制造出一個用于探討大腦工作方式的生物工具,更好理解大腦疾病和測試新藥。
科研人員利用胚胎干細胞和誘導多功能干細胞分別培養迷你大腦結構。 這些中空的器官, 直徑3到4毫米,如豌豆大小, 結構類似于子宮中未成熟的胎兒大腦。 其中胚胎干細胞來自小頭畸形病人4到5天的胚胎,而誘導多功能干細胞取自健康人的皮膚細胞。研究發現兩種干細胞培養出的類大腦沒有明顯的區別。不過,在小頭畸形病人的干細胞實驗中更多的干細胞分化成神經元。德國波恩大學的Oliver Brustle說這表明小頭畸形病人的干細胞會過早分化,這也許就是病人患小頭畸形病的原因。
此外,該類器官的形成有助于學習大腦如何發育,探究一系列腦部疾病,進而研發出新藥。不過,牛津大學干細胞專家Zameel Cader 博士說,“制造的這些類器官跟真實的大腦相比還有很遠的距離。”該模型中未出現血液供應結構和血液循環,還不能發揮正常的大腦功能。就好比一輛汽車發動機在車頂,輪子在引擎蓋上,零部件擺在那里但不能駕駛。
在之前的研究中,各國的干細胞科研人員紛紛用干細胞制造出各種人類器官模型,包括肝臟、腸、腦下垂體、眼睛等。不過,這些器官遠遠沒有大腦一樣如此精細復雜的結構。
上一條:發掘2型糖尿病新療法
下一條:治療鐮狀細胞貧血病走向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