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丁香六月综合av_榴莲丝瓜黄瓜草莓向日葵污苹果_美女无内裤遮挡露屁股胸_www.vvv15.com - 亚洲第一毛片

漢氏聯合科普免疫系統是先“攘外”還是先“安內”?

2020-08-143681點擊

  一直很著迷用“辯證法”來分析免疫系統。所謂辯證,就是用不同的角度(潛力,效率)去觀察同一個問題(免疫力)。
  
  這里,我不是靜態地觀察免疫力,而是把它放到時間的長軸上去觀察:


  
1.jpg


  1、免疫系統的潛能和效率
  
  免疫系統不是在新生兒的時候最強,只是那個時候有最大的潛能。我們剛剛生下來的時候,雖然具有最大的潛力,可是因為還沒有經歷過任何“戰斗”,所以沒有經驗,效率就很差。等我們老了,身經百戰了,效率提高了,潛力也下降了。
  
  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好比剛剛出廠的iPhone,有巨大的潛能,但是蘋果公司給每個出廠的手機只安裝了幾個應用軟件,其它“個體化”的App軟件需要我們根據環境需求自己安裝。不過,每安裝一個應用軟件,潛能(儲存)就減少一些。肌體也是一樣,每次生小病,接種疫苗,都是對免疫系統的一次消費,累加起來,就是我們最后交給上帝的,我們一生的“免疫力作戰史”。最后那一仗,就是常說的“死因”。
  
  我們壽命有多長,就看上圖的兩條線什么時候交叉了。如果交叉很早,說明我們的免疫力有透支,去上帝那里“交卷”的時間就可能提前。
  
  2、免疫力的評估
  
  如果免疫系統和我們的國防一樣是有一筆固定“預算”的,比如,它就只能供養百萬大軍,那么潛力就是對付未知敵人的應戰能力;而效率則是抗拒已知敵人的作戰能力。潛力,是防病能力,是維護健康的保障;效率,是抗(已知)病能力,是戰勝疾病的底氣。
  
  從臨床實踐上看,評估健康,就是看看免疫力的潛力有多大,看看可以動用的后備隊有多少;而診斷疾病,就是看那些久經沙場的老兵都有什么能耐。這些都是我們在研發的“產品”。
  
  之所以很“迷”這個辯證思考,是因為它很可能和今后十年腫瘤免疫療法的大方向有關。我認為,現在的各種腫瘤免疫療法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僅僅考慮如何增強抗腫瘤的能力,而忽略了潛力。
  
  3、從戰略角度思考免疫力
  
  如果腫瘤發生在上面圖中兩條線交叉之前,機體的免疫力還有很多潛能,那么增強免疫力可能就是比較容易的事,療效也會很好;而如果腫瘤發生在交叉之后,機體的免疫系統已經是身經百戰,可是那些有經驗的“兵油子”對付腫瘤卻是外行,那么增強兵力首先需要從這些“老兵”那里撥款,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最近有不少論文已經涉及到這個問題了,比如有人發現腸道菌群或者感染性疾病(外敵)對腫瘤(內患)免疫治療有影響。
  
  所有藥物,不管是抗感染的,還是抗腫瘤的,都應該看成是暫時的“外援”,而戰爭的結局很可能早就由“內因”決定了。如果藥物是請“外援”,疫苗就是買“保險”。如果不撞車,保險就是“浪費”,如果你連車都沒有,就當然更不用買保險了。
  
  免疫治療不僅僅是戰術的問題,更要從戰略角度去思考,是把“外援”用在“安內”上,還是“攘外”上?一定要用“外援”嗎?
  

TOP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