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氏聯合揭秘運動能夠擊殺癌細胞的背后
眾所周知,運動有利于身體健康。但其中的原理是什么?是所有的運動都有利健康嗎?我們該如何運動才能提升機體免疫力?下面為你解答這些疑問。
科學雜志《自然》、《Cell》曾相繼報道,運動能夠直接擊殺癌細胞。這項研究由丹麥、瑞典、德國、美國的團隊共同參與,證明了運動與免疫細胞之間擁有密切關系。在隨機對照實驗中,這群實驗者分別設計了黑色素瘤、肝癌、肺癌的不同研究模型。
在對黑色素瘤的研究中,他們讓實驗組小鼠提前運動四周,然后進行皮下植入癌細胞,在此之后,繼續讓小鼠運動兩周。結果,在倉鼠球里堅持鍛煉的實驗組小鼠與對照組中不運動的小鼠相比,皮膚癌的發病率降低了61%,成年雌性小鼠腫瘤體積下降67%,老年雌性小鼠腫瘤體積下降53%。另外,在黑色素瘤的肺轉移方面,運動也依然有驚人的效果。
(黑色素瘤肺轉移模型。左邊是不運動的對照組的肺,右邊是堅持在倉鼠球中跑步的小鼠的肺,對照組小鼠肺部腫瘤無論是體積還是數量都遠大于右側堅持運動的小鼠的肺。)
在肝癌和肺癌模型研究中,也得到了同樣的結果:與不運動的對照組相比,堅持運動的小鼠腫瘤發生率低,腫瘤體積更小。
最終,研究者發現,運動讓腫瘤縮小這一現象與體內免疫相關路徑的誘導發生有關。根據檢測,運動小鼠的免疫系統活躍度遠比不運動的對照組要高。隨后,他們又注意到免疫系統和腫瘤縮小之間有一個關鍵點——NK細胞出現在腫瘤中的頻率。雖然在不同癌癥模型和不同種類的小鼠中,體育鍛煉引起的免疫細胞活躍度各有不同,但是經過大量的研究和對比,研究人員發現,不管其他細胞和免疫因子的調節如何不同,NK細胞的反應在各種模型中始終如一——它們出現在運動小鼠腫瘤中的頻率與不運動的小鼠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腫瘤組織染色切片,左圖為不運動的對照組,右圖為運動組,紅色染色細胞為NK細胞。在對照組中,NK細胞出現頻率過低,幾乎不可見。在運動組中,NK細胞明顯增多。)
(來自不同實驗模型的數據。黑色柱狀為不運動的對照組,灰色柱狀為堅持鍛煉的實驗組。在不同的模型中,運動組的NK細胞存在比例都比不運動的對照組更高。)
由此可見,運動與免疫細胞有著密切的關系。但,并不是運動越多越有利于體內免疫細胞的數量與質量的提升。
研究發現, 運動對免疫細胞的影響具有雙向性。長時間高強度或耐力性運動會抑制免疫細胞的功能, 導致免疫細胞數量減少, 進而降低免疫系統的功能;而急性短時間運動后, 免疫細胞數量會出現增多或一定程度的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現象, 唯有巨噬細胞呈現出在不同的運動強度后都是升高的情況。
2017年,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科學家,做了一個關于運動時間、強度和免疫力的實驗。研究人員找了47名受試者,讓其在跑步機上行走(跑步),強度水平根據其健身水平進行了調整(也就是說在可承受的舒適范圍內),在20分鐘運動挑戰之前和之后立即收集血液進行檢測。結果發現:一次20分鐘的適度運動,可以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炎細胞反應。
由此可見, 健身時運動方式的選擇極為重要,建議避免長時間劇烈運動,盡量選擇較短時間的中等或高強度運動方式。這種運動方式可增加外周血中多種重要的免疫細胞數量,有效提高免疫力,清除病毒,促進機體健康。同時,短時間的中等或高強度運動方式相比長時間低強度的鍛煉減脂效果更好。
此外,科學研究已證實,在免疫細胞“精疲力盡”的時候,回輸免疫細胞可有效緩解免疫細胞的衰竭。對于工作學習壓力大、強度高的人群,身體易處于亞健康狀態,將擴增后的NK細胞回輸到體內,可幫助修復和恢復免疫系統,提高機體免疫力。
胎盤是“干細胞和免疫細胞寶庫”,新生兒胎盤源NK細胞更幼稚、溶瘤能力更強、免疫原性更低、具有更廣泛的用途。目前,漢氏聯合科研團隊已成功從新生兒胎盤中分離出優質的免疫細胞,在體外誘導、培養和擴增后,回輸到體內,可高效殺傷并清除病原微生物、衰老細胞、腫瘤細胞等,達到預防或治療的效果。
漢氏聯合對免疫細胞的專業存儲、復蘇、培養、制備、擴增技術等服務已形成完善的標準化流程,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