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需求爆發尚需時日,監管亟待補位
眼下國內的干細胞產業快速發展,但其中不乏魚目混珠的局面,盡管如此業內人士還是對干細胞產業的前景非常看好。“春天肯定會來,只不過它還需要等待。”這已經成為業內共識。分析人士認為,當前我國干細胞產業急需明確政策監管,并劃清邊界,建立其法律體系。
據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血液內科醫師婁世峰介紹, 2012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的Osiris公司研發的干細胞藥物獲得了加拿大衛生部批準。“干細胞藥物獲批在臨床研究領域是一個重大突破,國際市場對干細胞領域的認可增加了業內的信心。”婁世峰說。此外,新西蘭醫療管理局也批準了一款干細胞藥物, 該藥物用于治療兒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韓國也批準了 3 例干細胞治療藥物。 中國政府也很重視干細胞的健康發展,除《‘十二五’國家戰略新興產業規劃》外,在行業性的生物及醫藥工業‘十二五’規劃中,也有‘積極開展干細胞等細胞治療產品研究的’明確表述。
事實上,對于干細胞為代表的再生醫學研究,中國刻不容緩。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因創傷、疾病、遺傳和衰老造成的組織器官缺損或功能障礙人數位居世界之首;每年燒傷、燙傷病人達500萬-1000萬例;乙肝病毒攜帶者為1.2億,丙肝病毒攜帶者為1500萬人,每年因終末期肝病死亡約30萬人,其中約50%死于肝癌。
業界期待明確監管邊界。就市場空間而言,干細胞產業蘊藏很大的機會。但不可否認該產業發展的前提包括法律體系的建立以及監管政策的邊界明確化。2013年衛計委等部門已著手就《干胞臨床試驗研究管理辦法》、《干細胞臨床試驗研究基地管理辦法》和《干細胞制劑質量控制和臨床前研究指導原則》發出征求意見稿。等到上述政策出臺,行業亂象也將得到終結。
下一條:荷蘭將人類干細胞用于3D生物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