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救治老年性黃斑變性失明癥
老年性黃斑變性(AMD)是導致失明的最常見的原因。來自德國波恩大學醫院眼科和紐約神經干細胞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利用干細胞來替代眼睛中黃斑變性損害的細胞的方法。研究人員以小兔子為實驗對象,植入兔眼的細胞存活了數周。研究結果呈現在《干細胞報告》雜志。
黃斑是視覺最敏銳的部位,位于視網膜中心,能識別形狀、大小、顏色、縱深、距離等大多數光學信號。如果黃斑結構發生變化,導致視神經細胞受損,則中心視力就會下降。黃斑變性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最常見的與年齡相關,因此又稱老年黃斑變性。患者視敏度逐漸喪失,閱讀和駕車能力也可能會喪失,視野的中心模糊,仿佛覆上了一層面紗。這是由于視網膜下細胞層(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RPE)受損所致。如果得不到及時、規范治療,2年內85.1%的患者將致盲,給工作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極大經濟負擔。
據最新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目前中國有近3000萬老年性黃斑變性患者面臨失明危機。50歲以上人群中老年性黃斑變性患病率達到15.5%,約每7人就有1人是老年黃斑變性患者。到目前為止,AMD沒有治愈良方,治療只能緩解癥狀。
針對老年性黃斑變性的嚴重局勢,世界各地的研究機構都在探究新的治療措施。德國波恩大學醫院眼科和紐約神經干細胞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們合作開發出了針對黃斑變性損害的細胞而移植新細胞的技術,他們在小的聚酯片上培育干細胞來源的RPE細胞,進而產生了很薄的細胞層,然后研究人員將這個單層的RPE細胞移植到小兔子的視網膜下。四天后,研究人員利用層析成像方法來檢查移植的細胞是否已經融合到周圍的細胞層。 結果發現這些植入的細胞還活著,這表明它們已經融入周圍的細胞。一周后,植入的細胞層仍然很穩定。即使四周后的組織檢查顯示移植的細胞還是完整無缺的。該研究論文的首席作者波恩大學Boris V. Stanzel博士說,“實驗結果證明,成體干細胞分化而來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有潛力替換老年性黃斑變性破壞得細胞。” 此外,新研發的移植方法將有可能測試哪些干細胞系適用于眼部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