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尋求干細胞療法,缺血性壞死輕松治愈
據印度《德干先驅報》報道,31歲的巴基斯坦人Imran Qureshi長期的髖關節缺血性壞死病在異國城市班加羅爾得到救治,且使用的治療方式是新興的干細胞療法。缺血性壞死是由于血液供應受阻而導致的骨細胞死亡,最終骨組織塌陷。股骨頭(髖部)是最常見的受損部位,患者出現髖部異常疼痛、活動受限、行走困難等一系列臨床表現,可發生于各個年齡段群體,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
Qureshi 在兩年前確診患了髖關節缺血性壞死。Qureshi 這樣來形容確診時的心情:“我真的是徹底絕望了。導致髖關節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最常見原因是酗酒,類固醇使用和化療。 這些我都沒有,我也從來沒想到年輕人會得這種病。”Qureshi曾去往不同的國家包括美國尋求非手術治療。后來經過數月的調研,Qureshi決定去印度接受干細胞治療,而不是把骨頭取出或更換。 一個月前他來到了班加羅爾的一家私立醫院,每天注射一劑量的干細胞,經過適當的治療,生活質量大大提高。現在Qureshi正在恢復中,即將回國與家人團聚。
利用干細胞主要是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中國國內也有治療案例。2011 年大連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學者發表論文稱招募了100名早期股骨頭壞死的患者,隨機分配進行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治療(BMMSC)或髓心減壓術(CD)治療。 治療60個月后, 53 例進行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的患者中只有2例癥狀加重。 在髓心減壓術組,可隨訪的44名患者中10名癥狀加重, 不得已又接受血管化骨移植(5例)或全髖關節置換(5例)。可見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對于延緩或避免股骨頭塌陷是安全有效的, 且能最大限度避免全髖關節置換手術。中國人民解放軍骨科手術中心、西南醫院和重慶第三軍醫大學的骨科也設計了類似臨床試驗,共招募8例(16個髖)早期股骨頭壞死患者。 病例隨機分為兩組, 其中A組只接受髓心減壓術,B組使用髓心減壓術結合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對8名患者隨訪12-42個月(平均23.5個月)。治療后3個月、6個月、12個月后兩組的髖關節功能評定都顯著改善。治療后3個月和6個月,A、B組之間無顯著差異, 但12個月后,A、B組之間差異顯著:兩組的股骨頭壞死面積分別為18.13%+/- 2.59%和13.25% +/- 2.12%(P < 0.05)。 A組有患者術后12個月股骨頭塌陷, B組同等級別的患者股骨頭未塌陷。由此可見對于減輕病痛和推遲股骨頭塌陷,髓心減壓術結合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效果更好。
相信未來隨著干細胞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技術越來越成熟,更多的患者將受益于該治療措施而無需遭受手術的巨大痛苦。
知識補充:
髓心減壓術:適應于股骨頭壞死早期, 操作簡單, 對于晚期患者療效較差。 髖關節置換手術: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疼痛和關節功能,但創傷大,只能用于治療晚期的股骨頭壞死。
上一條:干細胞療法克服不孕障礙
下一條:墨西哥建立新干細胞臨床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