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技術應盡快分級分類管理
來源:健康報
本報訊(記者王丹)5月27日,第二屆京交會“國際醫療服務板塊”啟動儀式暨國際再生醫學細胞治療技術應用管理峰會在京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盧世璧、國家干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韓忠朝等專家在會上呼吁,有關部門應盡快出臺統一的標準規范,采取分類分級管理方法,從根本上破解干細胞技術“一抓就 死、一放就亂”的尷尬局面。
與會專家指出,由于當前我國干細胞技術相關的法律法規滯后于技術發展,且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使得我國在干細胞臨床應用環節亂象叢生,不僅嚴重影響了我國細胞治療技術的科學發展,也受到國際科學界的質疑和批評。
上海市胸科醫院副院長范小紅建議,干細胞技術管理應實行分級分類管理。不在體外進行特殊處理的人體干細胞技術可歸為第一類,在體外進行包括體外擴增、誘 導等制備處理的人體干細胞歸為第二類,胚胎干細胞和iPS細胞歸為第三類。在分級管理方面,對于已有法規規定的造血干細胞治療血液病,可歸為第三級,由省 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第一類和第二類歸為第二級,由國家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第三類細胞因致畸問題嚴重歸為第一級,作為基礎研究管理。
韓忠朝則提出,干細胞臨床應用重在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可控性,應嚴把干細胞來源、技術標準、臨床應用方案3個環節。特別是要杜絕胚胎干細胞、iPS以及非法來源干細胞在臨床的應用。臨床應用方案要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避免盲目擴大適應證等濫用情況發生。
另據悉,在本次峰會上,針對包括干細胞臨床研究與應用、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等在內的再生醫學細胞治療技術,在全國范圍內呈現“遍地開花”、良莠不齊的局 面,由中國醫院協會醫療技術應用專業委員會秘書處、國際再生醫學細胞治療技術應用管理峰會組委會等機構聯合擬定的共識草案建議,通過試點方式,開展對單病 種再生醫學細胞治療研究,摸索建立再生醫學細胞治療技術臨床研究與應用各節點的相應標準,及單病種整體解決方案,為政府相關部門制定決策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