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實現人腦細胞在小鼠大腦中的無縫生長

人腦細胞植入鼠腦實驗為治療神經疾病帶來希望
研究人員發現,由實驗室培育出的一種重要的人類腦細胞在被植入老鼠大腦后發育完全正常。這就為治療帕金森氏癥、癲癇乃至阿爾茨海默氏癥增添了希望,也為緩解慢性疼痛、痙攣等脊髓損傷并發癥創造了良機。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伊萊和埃戴絲·布羅德再生醫學與干細胞研究中心”主任、此項研究的主要撰稿人之一阿諾德·克里格斯坦說:“我們認為這種細胞或許可以有針對性地治療多種神經發育障礙和神經退行性疾病。”
研究人員在5月2日一期的美國《細胞·干細胞》雜志上撰文稱,他們培育并移植了一種名為“內側神經節隆起細胞”(MGE)的人類神經祖細胞。這種人類細胞在鼠腦內的發育狀況與在人腦內類似。

克里格斯坦認為,內側神經節隆起細胞或許有助于更好地控制一些在特定神經疾病中變得異常興奮的神經回路。與其他一些能夠發育成多種細胞的神經干細胞不同,大 多數內側神經節隆起細胞只會發育成一種名為“中間神經元”的細胞。中間神經元能夠融入腦組織,發揮抑制性作用,使神經回路的活動趨于穩定。
人類內側神經節隆起細胞被移入一種不排斥人類組織的實驗鼠體內后,能夠在實驗鼠的前腦存活下來,與鼠類神經細胞建立聯系,這樣就能融入鼠腦,并成長為不同亞型的中間神經元。
克里格斯坦表示,上述發現能夠提供一種研究模型,用于研究那些存在中間神經元功能障礙的人類疾病。他們的實驗方法還可以用來培育大量人類內側神經節隆起細胞,為未來可能開展的臨床試驗提供充足的試驗材料。
此前,由艾倫·巴斯鮑姆領導的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弗朗西斯科分校研究團隊曾經把鼠類內側神經節隆起細胞移入實驗鼠的脊髓,以此來緩解神經性疼痛。這種將同一原 理應用于腦部以外器官的方法產生了不可思議的效果。現在,克里格斯坦及其同事正試圖將人類內側神經節隆起細胞用于治療患有神經性疼痛、痙攣、帕金森氏癥和 癲癇癥的實驗鼠。
參與此次最新研究的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弗朗西斯科分校博士后研究人員科里·尼古拉斯說:“希望我們能夠把這些細胞植入神經系統內各種過度興奮的部位,期待這些細胞能夠有效地融入其中,發揮抑制性作用。”
對于有關人類內側神經節隆起細胞的臨床和臨床前研究來說,有一項謎題和難題正擺在研究者面前———這種細胞在發育時保持了人類細胞的節奏,發育速度較慢,表 明其內部帶有一臺“內置生物鐘”。即使在發育速度較快的老鼠體內,人類內側神經節隆起細胞仍然需要7到9個月時間才能發育成人類通常在出生前具有的那些不 同亞型的中間神經元。
克里格斯坦說:“如果我們能夠撥快人類細胞的生物鐘,就能給各種應用方法帶來很大希望。”
原文檢索:
Cory R. Nicholas, Jiadong Chen, Arnold R. Kriegstein et al. Functional Maturation of hPSC-Derived Forebrain Interneurons Requires an Extended Timeline and Mimics Human Neural Development. Cell Stem Cell, 2 May 2013; DOI: 10.1016/j.stem.2013.04.005
下一條:醫藥新發現:白發有望能變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