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血救治2歲重癥地貧哥哥
來源:當代生活報 |
生活報記者 徐哲 實習生 莫秀云 本報訊 日前,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順利完成了該院第5例臍帶血移植救治重癥地中海貧血患者的手術。記者昨日從該院血液內科了解到,這是廣西患兒年齡最小、提供臍帶血嬰兒體重最輕的病例。經過近1個月的臨床觀察,2歲半的重癥地貧患者近日即將出院。 出生4個月后就患地貧 2歲半的重癥地貧患兒小海是云南省富寧縣人,出生4個月時就患貧血,診斷為重型地中海貧血,每月都要輸血一次以上。2008年9月,根據國家計生政策,小海的母親再次懷孕。這次懷孕后,父母很重視,很快來到醫科大一附院婦產科遺傳門診做產前診斷,在確定所懷的胎兒不是地中海貧血患兒后,決定要這個孩子。今年1月中旬,小海的父親及叔公來到醫院兒科門診,詢問是否可以用第二胎的胎兒臍帶血治療重癥地中海貧血。接診的兒科羅建明醫生在給胎兒與小海進行了干細胞配型后發現,二人配型完全相符,可以給小海做臍血干細胞移植,手術時間預定在5月中旬。 臍帶血移植過程是一波三折。在得知小海的病有方法治愈后,小海的家人都很高興。但一想到高昂的醫療費用,全家人又開始發愁,不知道如何籌集醫療費用。據介紹,在廣東,臍帶血移植費用需要30萬元以上。考慮到患兒的家庭狀況,醫科大一附院想方設法,盡量將費用控制在15-20萬元。 幸運的是,云南省富寧縣黨委和政府聽說此事后,非常重視,之后在當地媒體的宣傳下,全縣干部群眾捐款救助患兒,今年4月底,就籌足了20萬元。 臍帶移植取得成功 手術費用解決后,這時又出了點意外。4月初,小海的母親來醫院做產前檢查時,發現胎兒偏小。“胎兒較小不僅會影響到胎兒出生后的存活,而且還會影響臍帶血的數量和質量。”醫科大一附院血液內科 最關鍵的移植階段到來了。在第二次產前檢查時,醫生發現胎兒已快足月。由于孕婦提供的懷孕時間不準確,預產期不是5月中旬,而是 為防止可能出現的意外發生,醫科大一附院立即安排小海的母親住院,并采取措施不讓胎兒提前出生。同時,小海的術前準備也著手進行。 終于, 多重檢查避免重癥地貧兒 醫科大一附院產科主 醫生提醒,懷孕前夫婦雙方要檢查有無地貧基因,避免生出地貧兒 |
上一條:基因治療糖尿病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