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EGFR信號途徑可提高骨髓移植成功率
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的科研人員發表論文稱用藥理學方法抑制EGFR信號途徑可提高小鼠造血干細胞的動員,這一發現提供了新的提高自體骨髓移植成功率的靶向治療方法。
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實驗血液學/腫瘤生物學部門的研究人員、論文的主要發起人Hartmut Geiger博士說:“有10%的骨髓捐贈者由于不能夠動員足夠數量的干細胞從而阻礙了自體移植并延遲了移植恢復時間。我們研究發現通過藥理學方法靶向特異的信號途徑可提高干細胞的動員效率和移植療效。”
癌癥患者在接收放療或化療時通常會損害機體的造血系統,影響身體內血細胞的生成及免疫系統發揮功能。自體骨髓移植是常用于恢復放化療病人造血系統功能的一種治療方法。
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一種促粒細胞增殖的細胞因子,近年來大量國內外的基礎及臨床研究表明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能夠動員造血干細胞從骨髓進入到外周血中。此外,臨床常見的動員失敗及延遲的治愈率表明還需要研究人員更深入地了解造血干細胞的動員過程中的分子機制從而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由于大部分關于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誘導干細胞的細胞和分子調控機制的研究均是通過小鼠實驗開展,且研究證實小鼠和人類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動員造血干/祖細胞過程進化保守,Geiger博士和他的同事們選擇了重組同系繁殖小鼠作為干細胞動員研究實驗的模型動物。
大量文獻證實在小鼠的11號染色體上存在一個區域,參與調控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誘導造血干細胞的動員的12個基因均定位于此區域。在新研究中科學家們對小鼠染色體此區域進行了追蹤研究。此外研究人員還靶向性檢測了EGFR.EGFR是一種啟動和調控細胞生長、增殖和遷移分子反應的重要蛋白,大量研究證實EGFR與癌癥的發生也有著密切的關系。
研究人員利用基因工作操作和藥物干預等幾種不同的方法檢測了G-CSF/EGFR信號途徑對于造血干細胞的影響。并在一個小鼠骨髓移植試驗中,利用抗癌藥物吉非替尼(Erlotinib)阻斷EGFR信號途徑,從而使得造血干細胞動員增強。研究發現處理組的小鼠造血干細胞動員提高了5倍。
“我們計劃進一步檢測這種可提高造血干細胞動員效率的方法,并致力于將它推動到臨床應用中,”Geiger博士說。
來源:醫學教育網
上一條:治療老年癡呆有了臨床實驗依據
下一條:干細胞可恢復實驗鼠卵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