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損傷必須置換人工關節嗎?干細胞技術或帶來新思路
骨關節炎 (OA)是一種軟骨慢性退行性病變,老年人群屬于高發人群,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近些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現象加劇,骨關節炎患病率逐年增加。據估計,全球有超過3億人受OA的影響,我國60~69歲老年人OA發病率為62.2%,70歲以上為62.1%[1,2]。
骨關節損傷必須置換人工關節嗎?是否需要進行關節置換,主要取決于關節受損的程度以及患者的具體情況。在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疼痛病學分會牽頭組織相關學科專家共同制定了《中國骨關節炎診療指南(2024版)》,以期為OA的診療提供最新的規范化方案。其中,在骨關節炎階梯化治療的方案中,干細胞技術被推薦。指南提出,在早期或輕度階段,以修復性治療為主,如軟骨修復性藥物、關節注射(藥物)、軟骨修復術(富血小板血漿、干細胞)等。
同時,指南中對間充質干細胞關節腔內注射進行了闡述:間充質干細胞直接生長、分化為特定軟骨細胞和促進組織修復等來治療膝骨關節炎,并通過抗炎和免疫調節、旁分泌為關節修復創造了最佳環境。多項臨床試驗顯示,關節內間充質干細胞注射可減少關節內炎癥細胞、促進關節軟骨生長并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目前證據表明間充質干細胞是治療輕度至中度膝骨關節炎的潛在方法。
相關臨床研究進展
楊星等人在《中國骨質疏松雜志》上發布一篇文獻:干細胞修復軟骨損傷治療膝骨關節炎的機制與臨床研究進展。在這篇文獻里,對干細胞治療KOA軟骨損傷的臨床轉化與應用進行了總結[6]。研究證明在患者膝關節內注射這些細胞可以修復關節軟骨損傷、減輕疼痛和促進功能恢復,如下圖。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技術的不斷進步,干細胞療法在骨關節炎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間充質干細胞作為干預骨關節炎的潛在方法,不僅為患者提供了新的路徑,也為醫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隨著科研探索的持續深化和技術手段的日新月異,干細胞療法在骨關節炎治療領域展現出極為廣闊的應用前景。干細胞因其獨特的再生潛力和免疫調節特性,成為干預骨關節炎的一種極具潛力的方法。這一創新療法不僅為患者開辟了一條全新的治療路徑,有望緩解病痛、恢復關節功能,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醫生的臨床選擇,使得個性化、精準化的治療方案成為可能,為骨關節炎的治療帶來一次新的變革。
撰稿人:和和
審核人:陳爽 張燕
參考資料:
[1]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關節外科學組,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骨關節炎學組,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湘雅醫院),等.中國骨關節炎診療指南( 2021年版)[J].中華骨科雜志,2021,41 (18) : 1291-1314.
[2] Safiri S,Kolahi A,Smith E,et al. Global,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osteoarthritis 1990 - 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J].Ann Rheum Dis,2020,79 ( 6 ) : 819-828.
[6] 干細胞修復軟骨損傷治療膝骨關節炎的機制與臨床研究進展,楊星,周明旺,王曉萍,陳霞,楊珊莉,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24年10月第30卷第10期
【聲明】
1.本文旨在科普細胞類知識,進行學術交流分享,了解行業前沿發展動態,不作為官方立場,不構成任何價值判斷,不作為相關醫療指導或用藥建議,無任何廣告目的,非進行產品販賣,僅供讀者參考。
2.本賬號文章可能包含購買的版權圖片,轉載請謹慎。
3.本賬號轉載的圖文視頻等內容若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