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充質干細胞讓百余名糖尿病患者受惠
近幾十年來,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越來越多。全世界有4.63億成年人 (每11人中就有1人) 患有糖尿病,預計到204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7億。每年有420萬人死于糖尿病,我國有近1.3億糖尿病患者。
干細胞療法為糖尿病患者帶來了新希望,為未來徹底治愈糖尿病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尤其是在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試驗中顯示出一定療效,贏獲了一大批醫學研究科技工作者的青睞。
干細胞發揮降低血糖、恢復胰島功能的效應主要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干細胞可產生功能性胰島細胞,細胞替代,分泌生產胰島素;間充質干細胞進行調節免疫功能,保護患者體內的β細胞,改善胰島環境,從而減輕糖尿病癥狀。
案例: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
2022年5月《Stem Cells Research & Therapy》期刊上公布了一項單中心、隨機、雙盲對照間充質干細胞治療2型糖尿病二期臨床研究結果。該項研究由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科母義明教授、生物治療中心韓衛東教授領銜。試驗結果表明,通過靜脈輸注給予UC-MSCs(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減少外源性胰島素需求,緩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抵抗。UC-MSCs移植是2型糖尿病的潛在治療選擇。
將73名患者隨機分配接受三次靜脈輸注UC-MSCs(100 mL)或相同體積外觀的安慰劑,回輸細胞UC-MSCs數為1×10^6/kg。與安慰劑組相比,UC-MSCs組有更多的患者達到主要終點。即在治療后48周,UC-MSCs組20%的患者實現了HbA1c<7.0%和每日胰島素減少≥50%的目標,而安慰劑組為4.55%(p<0.05)。安慰劑組中沒有一名患者脫離胰島素治療,治療組中有5人在治療后10到13個月的隨訪時間內擺脫了胰島素依賴。
案例:胎盤間充質干細胞用于糖尿病治療
早在2011年,漢氏聯合研發胎盤間充質干細胞產品用于糖尿病治療,成果在國際雜志發表,受到國內外同行認可。在漢氏聯合的開創性臨床研究中,10位糖尿病患者接受了胎盤間充質干細胞治療。
這些患者多數為高齡糖尿病患者,年齡范圍從45歲至82歲,平均年齡66歲;糖尿病病程長達3到20年不等,平均為11年。患者所用胰島素的劑量也很高,每日38至90個單位,平均63.7個單位。
另外,這些患者均發生了糖尿病并發癥,如心臟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多發腔隙性腦梗死、腎臟疾病、動脈粥樣硬化和下肢神經病變。
我們采取靜脈輸注方式進行胎盤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操作流程與輸血基本相同。輸注干細胞的劑量為1.3×10^6/公斤體重,每位患者共輸注3次,每次間隔1個月。治療后的6個月內我們對患者進行隨訪,持續關注其病情變化。
隨訪結果顯示,胎盤間充質干細胞的治療效果顯著,首次干細胞輸注7天后,患者的血糖水平開始下降,胰島素的用量也逐漸減少。
央視CCTV10《再見,糖尿病》
在央視CCTV10頻道中,也曾播出一期節目《再見,糖尿病》,講述了兩例干細胞治療糖尿病的成功案例。李女士是一名書畫愛好者,但是最近幾年因為糖尿病,她不得不中斷了20多年的書畫事業。因為患糖尿病8年,讓她的視力、心臟以及手腳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并發癥的影響。李女士進行了干細胞移植,四個月過去了,李女士已經完全停藥,再也不用吃藥控制血糖了,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跟正常人一樣,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了。
2003年的一天中午,不幸遭遇車禍的李先生被救護車送入醫院進行救治,車禍的外傷沒有威脅到李先生的生命,但糖尿病卻險些讓他丟了性命。原來,李先生患糖尿病已經有9年了,糖尿病的并發癥讓他飽受折磨,眼睛腫脹的好像隨時都可能破裂,腿即使是在夏天也是冰涼的,血壓隨著血糖的變化忽高忽低,體重從90kg下降到70kg。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先生參加了醫院正在進行干細胞移植術治療糖尿病的試驗,術后不到一個月,李先生就完全停止胰島素的注射,終于成功擺脫了折磨了他9年的糖尿病。
隨著相關科研人員對干細胞治療糖尿病深入研究,或能改變現有治療糖尿病格局。在不久的將來,干細胞療法有望為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帶來新生。
本文為科普性知識,僅供學習、交流,請勿用于商業用途。
參考資料:
1、JAMA揭秘中國糖尿病現狀,僅一半患者得到有效控制?界小藥 醫學界臨床藥學頻道 2022-01-05
2、重磅:全球干細胞治療糖尿病臨床試驗現狀梳理!步步先生 干細胞者說 2022-10-31
——
漢氏聯合可提供胎盤臍帶源干細胞、免疫細胞存儲服務,在全國布局了7個臨床級細胞庫,通過了ISO9001:2015國際質量體系認證,2個實驗室擁有CNAS認證,并且有7款自主研發的干細胞I類新藥通過中國和法國藥監局臨床試驗默示許可。以韓忠朝院士為首的科研團隊發表論文500余篇,在國際SCI雜志發表300余篇。主編參編英文專著9部,中文專著10部。同時,公司承擔政府支持的重大項目研究,擁有幾十項細胞相關專利技術。全國設立多個研發平臺,涵蓋工程實驗室、研究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高校聯合實驗室等,致力于細胞技術造福人類健康,提升人類生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