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位于中國死因榜首,全球癌癥統計報告你需要好好看看!
2021年2月4日,CA Cancer J Clin的在世界癌癥日重磅發表——全球癌癥統計2020年版(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癌癥位于中國死因第一榜首
根據這份最新的報告,2020年全球新診斷癌癥1930萬例,其中癌癥死亡人數也站上千萬大關,預計可達1000萬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2019年的估計,在183個國家中,中國和美國等112個國家的70歲前死亡的第一或第二主要原因是癌癥,在另外23個國家中排名第三或第四。
女性乳腺癌,男性肺癌發病率/致死率都位于第一
報告中乳腺癌發病率11.7%,超過了肺癌的11.4%,隨后的三名則是結直腸癌、前列腺癌和胃癌??傮w而言男性的癌癥發病率還是比女性要高。
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癥就是乳腺癌,占比24.5%,2020年在全球159個國家/地區是發病第一的癌癥,在死亡率方面,乳腺癌繼續占領了第一,占比為15.5%;其次則是肺癌、結直腸癌和宮頸癌。乳腺癌死亡第一的國家/地區還是從2018年的103個增加到了110個。
男性中最常見的癌癥是肺癌,占比14.3%,但在全球的大多數國家/地區前列腺癌才是最為常見的癌癥,肺癌反倒位居其次。不過,中國男性的肺癌發病率在所有癌癥中最高;其他男性高發的癌癥還包括結直腸癌、胃癌和肝癌等。在男性癌癥死亡方面,肺癌繼續領跑所有癌癥,死亡占比進一步提升到了21.5%,在全球的93個國家/地區是男性死亡第一的癌癥,與2018年的情況持平。中國男性的癌癥死亡中肺癌也是第一。
癌癥的預防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
三分之一的癌癥是可以預防的;
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
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
1)家族有腫瘤病史需要格外注意:
絕大多數癌癥不會遺傳,但也有約10%—15%的癌癥是遺傳造成的。癌癥的家族性有兩種表現,一是多人患不同的癌癥,二是一個家族中存在某種癌聚集現象。癌癥確實具有遺傳性,但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會被遺傳。遺傳因素只是導致細胞癌變的原因之一,共同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容易出現家族癌癥聚集現象,但還是有幾種癌癥家族遺傳性明顯。例如乳腺癌。如果有一個二級親屬(姑、姨或祖母)、一個直系親屬(母親、姐妹、女兒)、兩個直系親屬患乳腺癌,其本人患乳腺癌的風險是無家族史者的1.5倍、2倍和3倍。
2)早篩查,早診治
針對部分高危人群,應做到早篩查,早診治。
癌癥高危人群包括:
? 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群;
? 有癌癥家族史的人群;
? 長期有抽煙、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群;
? 因職業環境因素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有毒物質的人群;
? 感染幽門螺桿菌病毒、HIV、HPV等特殊微生物感染的人群;
? 本身患有與高發癌癥相關疾病如慢性胃炎、子宮頸炎、結直腸息肉的人群等。
3)堅持科學生活的方式,健康飲食,積極的心態。
首先,均衡飲食,控制體重。通過平衡攝入食物量和體力活動保持體重,即體重指數BMI(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保持在18.5—23.9kg/m2,肥胖會增加患癌的風險。
其次,適當進行體力活動和體育鍛煉也有必要。有規律的鍛煉可以防止肥胖和體重增加,降低性激素(包括雌激素)水平,并降低血中胰島素水平,并且提高機體免疫力。
第三,避免頻繁夜班。焦慮、抑郁、多疑、好生悶氣等不良情緒也是癌細胞產生和發展的媒介。頻繁不規律上夜班者患乳腺癌的概率也會增加。
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清除腫瘤細胞
NK細胞(黃色)正在攻擊癌細胞
圖源:Science
自然殺傷細胞是一組獨特的抗腫瘤效應細胞,具有不受MHC限制的細胞毒性、產生細胞因子和免疫記憶等功能,使其成為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反應系統中的關鍵角色。一些癌癥的發生與功能失調的NK細胞有關。因此,修復這種NK細胞可能是抗腫瘤免疫治療的一個潛在選擇。同時NK細胞殺傷腫瘤細胞不受MHC I類分子限制,針對不同機體可以直接殺傷。
此外,NK細胞療法是一個很有前途的臨床研究領域,對某些癌癥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初步療效。特別是,幾個小組已經獨立地證實了過繼異基因NK細胞在AML患者中具有強大的抗腫瘤活性。
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談癌色變”或許離我們越來越遠,針對腫瘤的治療后續會有更精準,更便攜的方式進行清除。目前我們需要做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遠離致癌物和致癌環境,定期體檢,增強自身免疫力,等待腫瘤治療新技術的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