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氏聯合新成果:胎盤間充質干細胞可改善炎癥性腸病在《Theranostics》刊登
炎癥性腸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是一種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癥性疾病,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是胃腸道中除惡變外最嚴重的疾病之一。
臨床上針對IBD的治療藥物眾多,但遠期治療效果均不理想,并且傳統的IBD治療方法會導致多種嚴重的副作用,故臨床急需一種有效的IBD替代療法。
近日,國際知名期刊Theranostics (2019 IF: 8.579)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利用新型生物活性材料殼聚糖-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C (CS-IGF-1C)水凝膠與人胎盤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 (hP-MSCs) 結合,應用于小鼠結腸炎模型治療。
研究結果表明:CS-IGF-1C 水凝膠顯著增強了hP-MSCs的體內駐留時間,促進hP-MSCs分泌PGE2,誘導M2型巨噬細胞極化,釋放抗炎因子IL-10,改善腸道炎癥反應。
參與作者包括天津醫科大學曹曉滄、段麗蕓,南開大學醫學院教授李宗金,細胞產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干細胞工程研究中心韓忠朝、韓之波,南開大學生命科學院趙強、新鄉醫學院郭志坤教授等人。
胃腸道內駐留大量的巨噬細胞,在維持腸道穩態和腸道生理中起著關鍵作用,也是保護性免疫的重要組成部分。M1巨噬細胞可釋放炎性細胞因子誘導炎癥反應。M2型巨噬細胞能夠大量合成并釋放抗炎細胞因子IL-10發揮抗炎作用。巨噬細胞是一種可塑性細胞,可從一種表型轉換到另外一種表型。前列腺素E2 (Prostaglandin E2, PGE2),是類脂激素樣信號分子,一種重要的調節因子,在機體炎癥反應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PGE2可促進巨噬細胞由MI型轉化為M2型,MSCs的相關研究也表明,MSCs分泌的PGE2可誘導巨噬細胞M2型,從而緩解腸道的炎癥反應。
研究人員通過體內、外研究發現,新型生物活性材料CS-IGF-1C水凝膠可促進hP-MSCs的增殖,并顯著上調hP-MSCs增殖相關基因的表達,具有良好的生物學相容性。
在小鼠結腸炎模型的治療中,研究人員發現將CS-IGF-1C水凝膠與hP-MSCs共移植于結腸炎小鼠體內可顯著抑制腸道組織炎癥反應,并維持腸上皮細胞的完整性。
同時研究團隊進一步研究發現,CS-IGF-1C水凝膠可促進hP-MSCs中PGE2的分泌,誘導M2型巨噬細胞的極化,使得結腸組織中M2型巨噬細胞表達明顯增加,并釋放大量的抗炎細胞因子IL-10,參與腸道的抗炎反應。
利用可注射水凝膠包裹hP-MSCs明顯抑制結腸炎癥反應,有望成為臨床干細胞治療IBD的一種理想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