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新冠死亡率明顯高于其他地區,與武漢人免疫細胞數量少有關?
三個月前,人們還不知道這種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存在和潛在威脅,但眼下其已迅速傳播到亞洲、歐洲、中東、以及美國等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
截至目前,全球已經有13萬人感染新冠肺炎,導致約5000人死亡。世界衛生組織WHO也于3月11日宣布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為全球性大流行疾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0年1月12日發布的《臨時指南》,SARS-CoV-2感染分為無癥狀、輕度肺炎、重度肺炎和重癥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敗血癥、感染性休克)。
2020年1月24日,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曹彬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柳葉刀》首次報道了4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其中大部分患者有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暴露史。危重病例可能發生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急性心臟損傷、急性腎臟損傷等和死亡。
2020年2月28日,鐘南山院士團隊在國際著名頂尖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報告了1099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臨床特征,結果表明,SARS-CoV-2感染集中在密切接觸的人群中,更有可能影響有基礎病的老年男性。
對于新冠肺炎,目前并沒有什么特效藥,強大的免疫系統才是最有力的防護,自身的免疫力才是硬核特效藥。
從全國范圍來看,中國新冠肺炎的死亡率為2.3%。然而,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20年3月4日的官方報告,武漢的死亡率為4.6%(49540例確診病例中有2,282例死亡),北京為1.9%(414例確診病例中有8例死亡),上海為0.9%(338例確診病例中有3例死亡)。
武漢的死亡率為什么會高出其他省市那么多呢?這是否與武漢人的免疫力有關呢?
2020年3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上海健康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在醫學預印本網站 medRxiv 發表了題為:Mortality of COVID-19 is Associated with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Compared to Immune Function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是首次報道的具有正常對照組的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特征,研究人員分別檢查了武漢、北京和上海的新冠肺炎患者入院前的淋巴細胞數,結果表明,在入院前,武漢病例的淋巴細胞數為0.8×10E9/L(IQR, 0.6-1.1),北京病例為1.0×10E9/L(IQR, 0.7-1.4),上海病例為1.1×10E9/L (IQR, 0.8-1.5) 。
而武漢、北京、上海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為4.6%、1.9%、0.9%。研究人員認為,三個地方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與患者體內淋巴細胞數呈負相關。說明細胞免疫功能可能與死亡率有關。
該研究的對象包括752例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和14117例正常的中國漢族人群。確診病例中有86-90%存在發熱,其次是咳嗽(49.1-51.0%)、疲勞(25.2-27.1%)、痰(20.0-23.1%)和頭痛(9.8-11.1%)。不太常見的癥狀是寒戰、咽喉痛、氣短、厭食、腹瀉、惡心和嘔吐。
由于缺乏正常漢族人群血常規和淋巴細胞的參考范圍,研究人員對14117例18-86歲的健康成年漢族人群進行了系統分析,得到了正常人群的淋巴細胞亞群參考范圍。
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國漢族人群中CD4淋巴細胞、CD8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水平下降,而NK細胞水平升高,提示T細胞和B細胞免疫功能隨年齡增長而下降。
嚴重或危重病人淋巴細胞耗竭的發生率為100%。隨著疾病的進展和臨床狀態的惡化,淋巴細胞水平在死亡前逐漸下降。相反,D-二聚體,C-反應蛋白和白介素-6的水平升高,表明患者體內發生了嚴重的炎癥和細胞因子風暴。
通過進一步分析178例未經糖皮質激素治療患者的淋巴細胞亞群發現,CD4和CD8 T淋巴細胞在輕度(非ICU)患者和重度或危重(ICU)患者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 < 0.01),提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可能直接影響免疫系統。
該研究首次報道了具有正常對照的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特征。由于SARS-CoV-2進入細胞依賴于ACE2和TMPRSS2.8,因此,有必要進一步研究淋巴細胞在發育階段是否存在ACE2受體和TMPRSS2的表達,并隨訪嚴重或危重病例淋巴細胞亞群的SARS-CoV-2 的RT-PCR檢測。
該研究還表明,無論新冠肺炎如何直接或間接影響淋巴細胞,入院時都應立即分析淋巴細胞亞群,以便盡早干預淋巴細胞耗竭帶來的嚴重后果。